为什么正月初五迎财神 正月初五迎财神的禁忌
【为什么正月初五迎财神】
正月初五“迎财神”只是汉族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传统习俗,反映了人们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其实除了放鞭炮之外,更需要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关于年初五迎接财神习俗的来历有三种说法:
说法一,有些地方又把初五日叫做“圆年”,意思是说年过完了,到这一天要做一个总结,划句号了。其实,这是“破五”的变种,是由于不知“破五”的由来,慢慢的演变出来的。据《封神榜》所说,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为“穷神”,有令她“逢破即归”。神话传说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让人讨厌的背夫之妇,封了穷神以后,就更让人讨厌了,还没听说有谁是喜欢穷神的是不是?所以人们就在初五这一天“破”她,让她“即归”----马上滚回去吧!
说法二,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人们要在这一天大摆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寓意就是迎接财神的到来。
说法三,有好多地方,在除夕夜是要把祖宗请回来过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挂祖宗牌位,烧香上供,意为请祖宗过年,吃好的,不忘祖宗的意思。到了初五,就要送祖宗“回去”了,过年过完了,所以,这一天要烧香,烧纸钱,恭送祖宗。
由于初五日肩负着送穷神、接财神等多重重任,所以这一天非常重要也就不奇怪了。这许多的讲究综合起来,就形成民俗----要摆宴席,要放鞭炮,要吃象征“元宝”的饺子。
据民俗专家表示,迎财神之俗盛行于明清和民国时期,至今仍流传不息。财神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文财神是比干,武财神是赵公明和关羽。有的商家,常年供奉的是武财神赵公明,以使自己在商业竞争中“宜利和合”而取胜;有的商家,供奉的是红脸关公,关羽以“义”著称,商家取其“以义为利”,用“义”达到赢“利”的目的。
正月初五迎财神的禁忌
1、财神忌污。
我们应该保持财神神位的整洁,在上香时应该沐浴净身,穿戴整齐。
2、财神不入暗堂。
放财神神位的地方要灯火通明,干净整洁,另外,我们在上香的时候也要虔诚。
3、注意接财神疏文的规范性。
疏文的焚化必须从文首开始向着尾端焚化。
【正月初五迎财神时间】
人们公认子时23-1时和丑1-3时时是开门请财神的最佳时间。时间到了辰时,天色就已经渐亮,财神在那时就已经归殿,如果到了那个时候才来迎财神那可就算是来晚了。但是辰时却是祭拜财神的最佳时间。
民间还有大年初五是财神生日的说法流传,所以在大年初一之后,人们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大年初五接财神——许多家庭会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于家中置办酒席,目的是为财神恭贺诞辰。
大年初五迎财神的准备,要在前一天,即初四这天就做好。初四晚上时间一到子时(夜晚23时),就可以将提前备好的祭牲、糕果、香烛等供品摆上香案,然后就要敲锣打鼓以及点燃香烛虔诚礼拜。接财神的时候供品除了一些新鲜的果蔬、甜点小食,人们认为还要有羊头和鲤鱼,因为供羊头有“吉祥”的意思,而供鲤鱼则是因为“鱼”与“余”谐音,意头较为吉利。
人们相信不管是经商的商人还是普通工作者但凡能够得到财神显灵,发财致富就会容易很多。所以能够看到许多人们会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左右打开大门和窗户,然后燃香放鞭炮、烟花等,以向财神表示自己的欢迎。
在正月初五这一天迎财神,也是有很多讲究方法的,比如说我们迎财神的时间和迎财神需要用的什么东西,这都是需要我们在提前准备好的。这一天如何才能正确接财神接财神的时间,其实就应是正月初四子夜(既初五子时),找好当天的财神方位,备好三牲(鸡鱼肉)、糕点干鲜果品、酒茶香烛等物。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凡接财神须供有头整鸡与有头全鱼,供鸡有“吉祥”之意,供鱼是图“鱼”与“余”谐音,是个吉利。
沐浴更衣后,摆好供品,焚香燃烛,上三柱香行三拜九叩之礼。念完后起身再点三枝香。上香后跪念《财神疏文》疏文如下,可事先自己抄写好,或是打印出来填好。最好是用红纸打印是自己手抄出来。念完后,把疏文连同准备好的金银宝纸一起烧于焚宝炉中。再上三枝香行三拜九叩谢财神庇佑。礼成,这样的做法是最正确的。
接财神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
如果家中供奉了财神像。直接面对神像,摆好香案,吉时到,点燃香烛,焚化元宝,焚化疏文,默念恭请财神归位即可。
方法二
家中没有供奉财神像,可以在吉时打开大门,向正东排列供品,点燃香烛、焚化元宝,手持五枝檀香,向正东方向三拜奉请,在心中默念,接财神回家,邀请财神与你一起回家,接着缓步返家,将疏文连同元宝(纸钱)焚化于香炉内请圣,迎接财神降临、赐福赐财、祈求平安吉祥!
风水中水为财,可在正月初四晚上12点,接放出来的第一道水在一个碗里,可以放在屋子里的财气位或者本人的财气位或者是流年的财气位正南方位。
若初五早上子时接财神的话,接财神方法与地点:可以在家中的神位前或客厅摆好香案。 吉时打开大门,心中诚念,手持五枝檀香出大门外,向正东方三拜奉请,在心中默念,邀请财神与你一起回家,接着缓步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