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习俗中关于猫头鹰的禁忌
猫头鹰俗称为“猫兔子”、“秃雕”、“夜猫子”,还有的地方叫“秃甓”、“鹞鹌”、“鸺曲”。又因为猫头鹰生活栖息在荒丘丛棘和坟墓之间,夜间出没,古人认为它可与阴间相往来,与鬼祟无异,故义被称为“恶声之鸟”。传说这种动物长大后便把母亲吃掉,又叫“不孝鸟”。
不论怎样称呼,它的其貌不扬和声音难听,却是令人生厌的:眼睛滚圆,发着幽绿的光。眼的plJ周羽毛呈放射状,形成所谓的“面盘”,喙和爪都弯曲呈钩状,十分锐利;两眼不像其他鸟那样生于头部两侧,而是位于正前方,其叫声尖利凄厉,令人毛骨悚然。因此人们就忌讳看见它,忌讳听见它的叫声。民间谚语说:“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所以人们最忌猫头鹰进宅,尤忌听到它的夜鸣《汉书·霍光传》云:“枭数鸥殿前树上,大怪一之。”《宋史·刘熙古传》也记载,有一个人门前槐树上落了一只猫头鹰,他让刘熙古将其射死,结果两年之后这个人就死了。虽然这些多是史家的附会之词,但也足以说明古人对猫头鹰的忌讳。
西双版纳有这么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景洪部落首领的老婆是个很漂亮的公主,天神羡其美貌,想要占为己有,就派使臣下凡,变成一只猫头鹰,每夜叫唤来勾公主的魂。”鄂温克、黎族、彝族等地皆以为猫头鹰是不祥之鸟、不吉之音,“猫头鹰一叫,必有祸事到”,必须祭祀鬼神才能免灾。湖南人觉得“猫头鹰夜鸣,村中必死人”;河北人听见猫头鹰的声音时,如果手中端着碗,就要把碗摔破,以祛除灾祸。
猫头鹰的分类与分布
猫头鹰曰下分3科:原鹗科、草鹗科和鸱鹗科。原鹨科已灭绝;草鹦科世界上只有10种,中国有3种;鸱鹗科世界上有126种,中国有24种,如雕鹗、鸺鹞、长耳鹗等。中国鹗形目的所有种,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我国常见的种类有红角鸦、鸺端、雕鸦、长耳鹗、短耳鸦。
(1)红角鹗是一种小型鹗类,比鸽子还小一些,上体褐色,有黑色和黄褐色斑;后头部有黄白色斑,下体淡褐色有暗褐纵纹,头上有两簇小型耳羽。
(2)鸺鸱是我国南方普遍分布的一种小型鹗类,它的整个上体以棕褐色为主,密布有狭细的棕白色横斑;翅及尾羽黑褐色,在尾羽上有六条鲜明的白色横带,头部不具耳羽,这些特征使它很容易与红角鸨区别开来。
(3)雕鹦是大型鹦类,体长约半米,体褐色,有黑斑纹,耳羽甚长,尾短、翼宽;下体有黑纵斑,胸部斑比腹部斑宽大,留居于东北、河北及山西等地。
(4)长耳鹗上体黄褐色,有密集的黑褐色斑,下体淡色有黑褐色纵斑,耳羽长。栖于低山地带。
平原森林中,白天很少活动,黄昏后飞出觅食,以小型兽类和昆虫、小鸟为食,分布于我同东北、西北、新疆等地。对农业有益。
(5)短耳鹗与长耳鹗外形十分相似,但比长耳鹗色较淡,下体淡色有十字形黑褐色纹,耳羽较小。栖于平原、耕地、草原等地,昼间常可见于平原或沼泽地带,平时潜伏于草丛间,夜间觅食;以啮齿类为主,白天以昆虫为食二繁殖于我国北方,越冬时刻遍及全国对农业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