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雪节气由来和风俗
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小雪,自然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传统风俗,那么你们知道小雪由来和风俗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2小雪节气由来和风俗介绍,欢迎大家来阅读。
小雪节气的由来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
《孝经纬》说:“(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气候要素包括降水、气温、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气候一个重要要素。小雪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气象上将雨、雪、雹等从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都称为“降水”。这个节气之所以叫小雪,是因为“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小雪”来比喻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降水量增多。
小雪节气的风俗
1、腌咸菜
俗语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
小雪节气腌菜的习俗由来已久,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以腌雪里蕻,渍酸菜为主。雪里蕻又被称为雪菜,具有解毒消肿,开胃消食,温中利气的功效。小雪过后,北方地区天寒地冻,古时候南北运输还不发达,所以吃不到新鲜的蔬菜,于是家家户户就在小雪过后腌咸菜,以备冬季食用,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习俗。
2、腌腊肉
小雪时节,北方的习俗是腌制咸菜,南方的习俗是腌制腊肉。
小雪过后,南方的气温也急剧下降,而且空气干燥,非常适合腌制腊肉。而且这个时候正是家里养的猪正肥的时候,于是家家户户就开始动手杀猪做腊肠、腌制腊肉,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正所谓:“冬腊风腌,蓄以御冬”。
3、晒鱼干
小雪时节,除了我国南北方腌菜腌肉的习俗外,在我国台湾地区还有晒鱼干的习俗。
台湾有句俗话:“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指的正是每年小雪节气前后,乌鱼群会来到嘉义县布袋一带,还有旗鱼、沙鱼等肥美诱人,所以当地人就形成了在这个时节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的习俗。
4、吃刨汤
吃刨汤的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土家族,也是当地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的民俗活动。
刨汤指的是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是将刚杀猪的血、肉等煮出来酬谢杀猪匠和款待客人的主菜。刨汤不是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菜,只有到了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才能品尝得到。
5、吃糍粑
俗话说:“十月朝,糍粑禄禄烧”。
小雪时节吃糍粑的习俗由来已久。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最早源自古时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慢慢演变为了民间美食。
小雪节气的气候特点
每年11月22日23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40°的时候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曰:“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个时候的天气逐渐变冷,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
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如1993年11月15~20日,北方一部分冬麦区就下了大到暴雪。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非常的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这个时候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的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
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这正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之意。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有人做过统计,我国强冷空气最多的月份是在11月份。北方大部分地区12月份的平均温度约在–5℃~–20℃之间,南方的强冷空气过后,有时也会出现霜冻的现象。寒冷对体弱者和老年人的健康十分不利。
我们知道,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形成较大范围降雪或局地暴雪。降雪的益处很多,特别是有利于缓解冬旱,冻死农田病虫,有利于冬季旅游的开展。但降雪路滑,化雪成冰,容易导致民航航班延误、公路交通事故和车道拥堵;个别地区的暴雪封山、封路还会对牧区草原(称为白灾)人畜安全造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