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后不能放风筝
放风筝是一种让人心情愉悦的户外活动,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很多人会去野外放风筝,但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清明节也有放风筝的习俗哦,很多人说清明节后不能放风筝完全是谣言,那么风筝要怎么放才能又高又好呢?大家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哦~
清明节后不能放风筝
假的。清明节后可以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放风筝属于清明活动吗
每逢清明,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
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传说自李隆基梦见去世的武惠妃托梦说只愿每年清明时写信与我就可以了。转悲为喜,每年清明节时便写上对武惠妃的思念之情,将风筝升起,后剪断风筝线,以寄托对武惠妃的思念之情。
风筝要怎么放才能飞的又高又好
1. 选择放飞场地
风筝是在高空飞行的,不需要在地面占用很大的地方,但须要选拔一个相对比较平坦开阔的场地。因为风流在流经这样的场地时,它的流向、流速才会相对保持在一种持续平稳的状态,即这种风的性质和质量才利于风筝的起飞和飞行。如果四周都矗立着高大的建筑群或密集的树群,风流在流经这种地理环境的场地和空间时,它的流向和流速都会发生变化。
放飞风筝还要避开高、低压电线和电网相对较多较近的环境,以确保放飞活动的安全。
2. 辨别风向风力
一般而言,各类中小型风筝适宜在2~3级的风力中放飞;大中型风筝适宜在3~4级的风力中放飞;2级以下和5级以上的风力都不利于风筝的正常飞行,大型和微型风筝能及动态类风筝,则需要具有一定的放飞经验和技巧。
另外,离地30米以下的低空,气流紊乱,不容易放飞,而离地50米以上的高空,气流相对趋于平稳,容易放飞,所以风筝在起飞时往往存在升空不稳的现象,升入高空之后才会平衡飞行。 3.风筝的放飞技巧
(1) 定点放飞
定点放飞,就是放飞者侧身对准风源,一手将风筝正面迎风托起,一手持线轮,并通过逐段放线、收线的技巧,使风筝从低至高逐段升入高空(定点放飞也可由另外一人迎风托举风筝助飞)。开始可放出10米,然后再放出10米,将引线一段一段地放出,直至百米之遥。 在低空区50米之内,每放一段线都要观察风筝的飞升状况,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收回风筝加以处理。如逐段飞升稳定,可继续放线,使其达到自己满意的高度。 至于风筝的性能如何,不是线越长越远越好,而是以放飞线与地面的垂直角度论高低。
风筝的引线长度以80~100米为宜,角度好的一般也只能维持65度左右,线太长反而适得其反:一是有可能突然遇到一股浑风把引线刮断,把风筝刮走或刮坏;二是太高太远就失去了风筝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2) 跑动放飞
跑动放飞,即由放飞者一手握住线轮,一手将风筝正面迎风托出,然后边放线,边收线,迎风而跑,直到风筝稳定地飘浮在空中为止(跑动放飞也可由另外一人迎风托举风筝助飞)。
跑动放飞的要领是边跑边放线,并且是在跑动中一气呵成。如果只是放线,风筝只能在低空远去;如果只是收线或不放线,风筝只能固定在一定的高度,你跑它飞,你停它落。
如果说定点放飞是依风就势,那么跑动放飞就是在无势可就的情况下,通过人的跑动,提升风筝在空气中的运动,即提升风筝在空气中的阻力和升力,迫使风筝由低空起飞并转入高空正常飞行的一种方法。
跑动放飞再次为我们提出来了空气与物体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原理,即无论是空
气向物体运动,还是物体向空气运动,空气都会在这个物体上产生一种作用力,这个力就是空气动力,这个力由阻力和升力组成,随着物体在空气中运动速度的加快而加大。跑动放飞为这种作用提供了拉力,拉力抵消了风筝自身的重力,使风筝获得更大的阻力和升力,即空气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