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为什么分南方和北方?有什么说法?
小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日——祀灶日。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那么,小年为什么分南方和北方?有什么说法?农历每个月份都有很多别致的称呼,农历十二月除了“腊月”这个称呼外,还有除月、末冬、腊冬、嘉平、季冬、严冬等别称。点击,一起了解更多2022年农历十二月的内容吧。
小年为什么分南方和北方?
小年不仅分南北,各地其实都不太一样。南北方过小年从时间上有差别,实际上习俗也有不同。
北方的小年当天有两个重要的习俗
——扫年和祭灶。所谓"扫年"就是"扫房",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早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进行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至于祭灶,各地的习惯不同。首先有蒸花馍的,蒸花馍分两种,一种为敬神用的,另一种用来走亲访友;还有制作大枣山的,放在供桌上献给灶王爷;正所谓"上车饺子下车面",很多人家会选择包饺子来给灶王爷送行。另外在我国北方很多地方还有"二十
三、粘糕粘"的民谣,家家户户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蒸粘糕,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只言好事。粘糕用黄米、红枣等为原料,香甜劲道,入口绵软,同时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南方过小年也有"扫年"的说法,俗称为"掸尘"。南方小年祭品的区域性很强,例如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而在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老福州祭灶,甘蔗和荸荠是必不可少的,有"甜甜蜜蜜"的含义。荸荠,则是为了取其福州方言的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除了注重打扫、吃食外,南北方还都有贴窗花的习俗。另外,有些地方过小年还有贴春联、沐浴理发、赶乱婚、吃火烧等习俗。其实现在南北方通婚普遍,风俗习惯也都进行了融合,因此南北方过小年的习俗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别了,尤其在城市里,人们整日忙忙碌碌,重复着上班下班的日子,过小年、吃年糕、贴窗花基本已经成为一种回忆,很少能全家人围坐在一块儿热热闹闹地准备食材和剪贴窗花了。
小年有什么说法?
1、北三南四船家五:中国在北半球,幅员辽阔,历史上的政治、经济中心也在北方,官员多在北方,按“北上南下”原则和渔民船家在海上较迟返家的习惯,故中国历史上的祭灶(小年)时间有“北方腊月二十三、南方腊月二十四、渔民船家二十五”之分。2、官三民四乞丐五:在福建福安同城或同乡镇,还有这种“官三民四乞丐五”的说法,意为官者二十三、平民二十四、乞丐二十五,现在的福安甘棠镇同城,即使是平民,也有人今天二十三祭灶的,意在向官看齐,图个好兆头,企盼来年或今后,家中有人仕途迁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