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丧葬习俗 首先是要立丧主!
原标题:农村的丧葬习俗,首先是要立丧主!
在农村人死后,首先立丧主(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无孙则以次子)、丧妇(死者之妻,无者为丧主之妻)和司礼,买棺材和帮他穿寿衣,棺椁多数用松柏。棺木的板数须要双数。外形一头大、一头小。棺材外面全部刷黑色漆,前后两头刷红色。
寿衣一般穿得像古时候那种样的寿衣。腰部系白腰带,未满五十岁去世的腰带颜色必须要红色,听说是传下来的规矩,脚一般穿棉鞋。穿好寿衣之后将尸体 移到大厅,拿席子铺在地上,席子下面铺上稻草,脸上盖上黄纸。接着给去世的人擦洗身体,擦洗三遍后,穿上寿衣后入殓。棺底铺香末,然后在垫上被褥。
抬尸进棺材时,丧主抱死者头部人棺,头朝棺木大头,平直仰卧。头枕3块瓦,脚垫2块砖。口中含钱, 或食物、珠玉。
盖棺后,用3枚大钉封口。棺口用糯米粥糊纸密封。人殓后,棺材放到大厅为灵堂,亲人按尊卑长幼,男女有序,肃立守灵。吊丧期间禁忌颇多,非葬事不谈,脸上脏了也不能洗,也不能洗澡。出殡前,请道士做法,超度亡魂。小礼1日,大礼3、5、7日不等,奢费无数。1、3、5日的不树幡,只挂各种神像;7日斋的要树大幡,道士采八卦和二十八宿,意为上 天进表。到最后一天要把死者的所有衣服全部烧掉。
出殡之际,亲友全体举哀,助丧者将牢盆举起,让丧主头顶片刻后摔碎于地,即碎便起棺,鞭炮,鼓乐齐鸣,孝匾、挽联、挽幛与执法器的道士、风 水先生及吹打乐班先导,丧主手持招魂幡或手捧亡人遗像“拽纤”(长约4丈的白布一头束于丧主头上,另一头搭在棺头)随后而行。抬棺者8人,俗称“八仙”。每到一个到路口时还要停下来,做法一次,途中亲友设路祭,须停棺受祭,孝子陪拜叩谢。
坟地位置由阴阳先生确定,葬前打井坑,须一次挖成。棺至后,先绕坟坑3周,再由丧主在坑内略躺片刻,谓之暖坑。坑内撤五谷,将一定数量的陶、石器、钱币等 随葬,俗称散财。棺落坑小头朝前(方向一般为东南),大头朝后,由风水先生“分经调向”,定好棺位,然后用石灰填筑,封土。
亡人安葬后,还要举行各种祭奠活动。在三天之日内,每日夜晚亲眷到坟上送火把。第三日孝眷到坟前摆祭,接土圆坟。
从亡人死亡之日起,家里人一个月之内不能到别人家去,要满月才行。下葬后,将亡人灵牌按男左女右安置在供桌上,每日早晚一炉香,中午供饭; 直至满周年。周年时,焚香、化纸,亲友参加祭奠。一年之内子孙不外出拜年,近族人家不贴红联。
你们那里的丧葬习俗又是怎么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