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雨落六月六,灾荒处处有”,今年六月六是端阳,下雨好吗
农历的六月初六即将到来,这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民间称之为“六月六”,也叫“天贶节”,也就是上天恩赐的意思。那么六月六到此有什么习俗?晴天好,还是下雨好?有啥说法?老话说:“雨落六月六,灾荒处处有”,是啥意思? 六月六有什么习俗? 一、洗晒 农历的六月初六位于小暑节气前后,即将进入三伏天,代表着一年中最热的天气就要来了。人们为了迎接三伏天的到来,就会将家里彻底清洗一遍,以免天气炎热而产生异味。于是每到这一天,人们就会洗衣服,洗头发等,甚至还要将家中的小动物清洗干净。 以前的皇家则在六月初六这一天,让自己的宠物大象在水潭中洗浴,因此六月六也被称为“洗象日”。《都门杂咏》中说:“六街车响似雷奔,日午齐来宣武门。钲鼓一声催洗象,玉河桥下水初浑”,所描述的就是皇家洗象时的场景。
当然洗过之后就需要晾晒了,所以六月六这一天也被称为“晾晒节”。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着各色的衣物和被褥等,在太阳下晾晒。皇宫内也会将銮驾和文书等拿出来晾晒,而寺院中也会将经书拿出来晾晒。
俗语:“雨落六月六,灾荒处处有”,今年六月六是端阳,下雨好吗 于是六月六也被称为“晒经节”或者“晒秋节”,《帝京景物略》中说:“六月六日,晒銮驾,民间亦晒其衣物,老儒破书,贫女敝蕴,反覆勤日光,晡乃收。以杀蛀虫”。所以六月六晾晒的目的就是防止旧物生虫,由此而衍生出了“虫王节”。 而龙为百虫之首,东方鳞虫,以龙为长,因此六月六又被称为“龙晒衣”。俗话说:“六月六,日头红,晒了衣物不生虫”,“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六月六日晒衣物,不怕虫咬不怕蛀”,所以六月六大部分节日都是从洗晒的习俗中演变而来的。 二、祭祀 六月六之所以被称为“天贶节”,源自宋朝。相传宋真宗在某年六月六,声称上天赐给了他天书,于是就将这一天定为“天贶节”,并且在泰山脚下建造天贶殿以祭拜。由于此时正是天气炎热之时,也是最容易发生水灾的时候。 因此人们在六月初六这一天祭拜大禹,苏轼的《过漆州涂山》中说:“淮南人传禹以六月六日生日,是日数万人会于山上”。因为大禹治水,使人们免受了水灾的侵扰。由于六月六正是稻谷繁茂之时,因此六月六也被称为“禾苗节”。 俗话说:“六月六,看谷秀”,人们以此日祭拜“谷神”,以祈求五谷丰登。有些地方则以小旗插于田间地头,并祭拜以祈求丰收,俗称“祭田神”。有些地方到了六月六这一天,还有热闹的庙会,大多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节日。 六月初六也被称为“过桥”节,说是李世民为报答判官,许下了愿望:“进瓜入幽冥”。因此六月六这一天,“先人”就会跑到人间来挑选西瓜,所以人们在这一天祭祖之时,必备西瓜和三牲,意思就是让祖先吃西瓜来消暑。 三、回娘家 俗话说:“六月六,要吃闺女一刀肉”,因为女儿就是母亲的心头肉,在女儿出嫁之时,男方将女儿娶走了,总要用肉来交换,因此在男方娶亲之时,总要带一块肉,这种肉就是“离娘肉”。一般是猪肋骨之处的肉,要一刀切下中间不断,取“骨肉相连”之意。 其实是因为六月六前后,麦子已收完,秋庄稼也基本种好,正是农闲时节,人们借此以走亲访友,从而演变成了“回娘家”的习俗。并且用新打的下麦做成馒头,送给娘家,当然娘家招待姑娘,也是用新麦。俗话说:“六月六,新麦馒头炖羊肉”,就是用来招待闺女的。 所以任何一种节日的起源,必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会无缘无故出现一种节日而流传千年。而六月六的源头,就是因为此时恰逢农闲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将家里的旧物清洗和晾晒,以免生出蛀虫,由此而衍生出了所谓的虫王节,龙晒衣,晒经节,回娘家等节日。 六月初六下雨到底好不好?为啥说“雨落六月六,灾荒处处有”? 由上可知,六月六这一天,最主要的习俗就是清洗和晾晒,既然是晾晒,那就需要阳光明媚,也就是借着太阳光来消灭蛀虫的节日。如果这一天是阴天或者下雨,也就无法晾晒了,其结果就是虫子多,“疫病”多,万物易腐烂。所以说:“雨落六月六,灾荒处处有”。 俗话说:“六月六日晴,大米白如银”,“六月六日阴,稻草烂成粪”,“六月六日龙晒衣,打湿了龙的衣,干死了笼里鸡”,“六月初六晒龙衣,晒过的东西无毒气”,“六月六日阴,牛羊贵如金”,“六月六日晴,小米黄如金”,“六月初六雨,良田不结谷”。 所以六月初六这一天宜晴不宜雨,今年的六月初六正是丙午月的戊午日,那一天的午时就是三午相逢,也就是今年最后一个“端阳”,俗话说:“三个端午见晴天,必定是丰年”,也就是午月的三个午日,所以今年的六月六晴天好,正是人们晾晒的最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