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西什么时候过小,江西的春节的民间习俗急
江西地方“春节”习俗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中,最受重视的莫过于春节、元宵、端午节和中秋节了。
这些节日当中,春节又属于重中之重。每年因回家过春节的外出游子、农民工流、学生流交汇在一起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春运”现象。
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说的就是人们对春节的重视,反映在心理上就是中国人十分看重与亲人的团圆,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尽管春运期间车票之昂贵,人员之拥挤,人们依然向往挤上过年前的最后一班车。 春节又叫除夕,或者叫“过年”,时间一般是在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故有“大年三十”之说。
中国地域广大,各地方风俗习惯差距甚大。有的地方就不是在一年的农历最后一天过春节,而是在前一天过,据说是因为传说有“年”这样一个怪兽,知道人们春节那天会有丰盛的庆宴,会跑出来把吃的抢去,于是人们便提前一天把那些好东西先吃掉,久而久之,提前一天过春节就成了当地的习惯了。
我家乡在江西省南康市,属于赣州地区,这里的风俗与赣南其他地区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各个地方也有各地方的特点,下面我将对我家乡的年俗作个简单的介绍。
我们这里通常意义上的“过年”,不单单是指“春节”那一天,而是从“春节”那一天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过后为止。 这期间节日的气氛相当浓厚,老人小孩日日盼,月月盼,最盼望的日子就是过年了。
因为只有等到过年,才能见到久别的亲人并与之团聚,小孩子则不仅可以尝到许多平时享受不到的美味,可以放开肚皮大饱口福,而且还能得到一笔数目不小的完全归自己支配的压岁钱,那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 可是,要过一个好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里面的过程和讲究相当复杂,其开支也是相当的大。
借用我一个已经毕业了的同学的话说,就是“花钱过年”,因为他们那里除了要预备许多年货外,一过完年,各家男子就要带着一卷一卷的爆竹出门到本村的各家各户拜年,然后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好酒食,这些都是相当花钱的。 的确,经济条件是过个好年的基础。
很多的家庭因为经济上比较拮据,所以一个“年”过后,见不到他们脸上的一丝喜气、一点笑容,有的只是无奈,可年又不得不过。随着家乡经济状况日新月异,一年比一年好,家家户户过年也就更显大方了,现在不论走到哪里,都充满了节日的喜气!那么南康过年的习俗是怎样的呢?先说过年的准备阶段。
每年过了中秋节,人们的感觉就是:用不了多久就要过年了。等到秋收过后,农田里的活计差不多结束,人们便开始准备做过年要做的事了。
值得说明的是:我们家乡有相当多的男青年壮年或南下广东或到福建打工,留下其父母妻子儿女呆在家中,小孩在学校读书,妇女则大多包干农田中的活计和打点家中的事宜。 过年最重要的准备是年货,为了让家人和亲朋好友吃好玩好,妇女们通常要准备众多的年货。
秋收已过,她们有时间到墟市上买回酿酒的酒曲,用刚刚收获的糯米酿上一缸甜美的米酒,以招待远道归来的丈夫和前来拜年的亲朋好友。米酒是用酒娘冲开水的,喝上一口,从口里甜到心里,但又不失酒的香味。
除了酿酒外,她们还会用自家养的鸭子制成美味的南康板鸭,用猪肉制成色香味俱全的香肠,或者将从集体鱼塘中分得的鲢鱼制成腊鱼等等。所有这些肉制品制成后,只要是阳光灿烂的天气,人们就用竹篙将其挂成一排放在太阳下晾晒,直至将其晒得流油为止。
家家都是这样,这构成了我们家乡冬天的一道风景线。 以上是要在锅里煮熟后用盘子端上饭桌的年货,还有一些则是用米粉加调味料搅和成团,然后捏成更小的不同形状炸熟的果子,墟市上购买的瓜子、蜜饯等等,则是专门用于喝茶聊天时享用的。
等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家里称“过小年”,说是灶神回天宫奏报述职的日子,所以这天要煮很多好吃的食物,使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好话,回来是天庭将会降福人间,故有“上天奏善事,回宫降吉祥”之说。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把家中一切器具,包括台凳桌椅、橱柜等统统搬出来清洗,然后将房里屋外的灰尘、蛛网打扫地一干二净,把整个家整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虽然没有城市人住房的豪华,但其清洁淡雅,也让人感到精神倍爽、舒服有加。这个时候,外出的游子也陆陆续续地登上返乡的路程了,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浓。
他们把在城里的所见所闻带回了家中,听得家人直露出一副好奇和惊讶的表情,不管如何,游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却是“还是家里的饭菜香”,毕竟家里是无限温暖的。过年前两天,每家会派代表到附近的墟市上购买最后的年货,比如爆竹、蜡烛、香和对联、门神画等等,当然,如果哪家有擅长书法的人,对联就直接由他负责了。
对联和门神画是在春节那天贴的,都是图个红火喜庆。有意思的是,在春节年夜饭之前我们在路上可以看到很多叔叔伯伯来来回回,跑了这家跑那家,这是做什么呢?原来他们是去讨债,我们这里有个习惯:就是借了别人一些小钱或是之前农忙时请他们用拖拉机耕田,借私人抽水机抽水灌溉的费用等等都要在过年前结清,债不拖过年。
一个是方便结算,另一个就是给那些债主补充点过年的“资本”。最重要是就是春节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