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过后白天越来越长还是越来越短 冬至夜长还是白天长
冬至在每年的12月22日左右,过冬至有时候特别热闹,大家吃饺子的吃饺子,数九的数九,还有各种各样有趣的冬至活动。我们知道冬至是一年中冬天变冷的开始,那么冬至过后白天越来越长还是越来越短呢?冬至夜长还是白天长呢?
冬至过后白天越来越长还是越来越短
就北半球来说,冬至过后白天会越来越长,但南半球则相反。每年的12月21、22日或23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即南纬23*26') ,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白昼越长,黑夜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地球上距南回归线越远的地方,太阳光线越倾斜,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相比之下,此时南半球比北半球获得的热量多。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少,所以在短时间内气温继续降低。一般北半球12、1、2三个月是冬季,半球是夏季。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冬至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 ,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日,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黑夜越长。冬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南的一天,是太阳南行的极致。在北极圈以北,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之下,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夜范围最广的一天。
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他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日。就北京市区来说,冬至这天白昼仅有9小时20分,而正午太阳高度也仅有26°42'。冬至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半球少了约50%。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并且从今天起开始“进九”。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冬至日这一天,在地理学上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因此对于处于北半球的我们来说此时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日。就北京市区而言,冬至这天白昼仅有9小时20分,而太阳高度也仅有26°42'。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起开始“进九”。
冬至过后,太阳直射逐渐向北移动,白天逐渐变长,直到夏至日(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天),周而复始。而对于南半球的人们来说则正好相反,我们在寒冷的冬季之时,他们则正好处于炎热的夏至,冬至日的南半球是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时候。
冬至夜长还是白天长
冬至是夜晚长白天短。冬至于每年公历12月21至23日交节,其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而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故冬至这天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四时八节之一。
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
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
冬至后是不是变冷:是的
冬至过后开始进入冬天真正寒冷的时候,此时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而南方大部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但这还不是最为寒冷的时候,往后将会逐渐变冷,地球表面散失的热量会越来越多,到小寒和大寒期间是整个冬季最冷的时候,此时我国除了偏南的广东、海南地区比较暖和以外,其他地方普遍都在感受冬天的瑟瑟寒冷。
冬至后开始数九吗:是的
数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暖日期的方法,民谚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可见数九是从冬至逢壬日开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但现在为了计算方便,采用冬至日开始计算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正是惊蛰时分,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也就不觉寒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