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星座

传统节日

 首页 > 传统节日 > 春节在古代被称为什么

春节在古代被称为什么

 2025-03-16 10:52:41 编辑:明月

每年春节到来的时候人们都会放下繁忙的工作,回到家中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并且春节不管在何时都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那么2021年春节在古代被称为是什么呢?春节有什么象征食物呢?

春节在古代被称为什么

春节在古代被称为什么 

春节的传统名称: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不同时代的叫法自然也不同,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称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岁首”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则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汉武帝时期之前,各朝各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春节期间,人们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春节有什么象征性食物

1、春节吃饺子:象征健康长寿 正月初一吃饺子,在我国北方,几乎家家如此。这一顿饺子与一年中的其他饺子不一样。这顿饺子要求除夕晚上包好,半夜十二点开始吃。吃饺子就是为了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个风俗开始于明朝初年,原来“交子”的谐音便演变为“饺子”。初一破晓,北方人家家户户吃饺子,为了讨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币、糖、花生仁、枣子和栗子等和肉馅一起包进新年的饺子里。吃到硬币的人,象征新年发财;吃到糖的人表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仁的象征健康长寿等。

2、春节吃年糕:象征年年有余粮 全国各地几乎都用江米面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节吃的食物大部分是节前准备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馒头。南方是头几天淘米,名叫“万年粮米”,意思是年年有余粮。年糕也是汉族过新年的必备食物。做年糕的谷物有多种,各地作法不尽相同。其中以江南的水磨黏糕最为着名。北方则吃白糕或黄米黏糕,西南少数民族习惯吃糯米粑粑。

3、春节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 湖北一些地方,过年要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寓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头,有“出人头地”之意。秭归人春节第一餐吃油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沙市一带,春节第一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加载全文
标签:古代 春节 
2026运势查询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
清明节上坟带什么祭品呢清明节上坟带什么祭品呢
祭品清明节清明11月17日
潮汕七夕回娘家带什么礼物潮汕七夕回娘家带什么礼物
礼物回娘家11月17日
漳州七夕风俗漳州七夕风俗
七夕风俗11月17日
元宵节文化及习俗元宵节文化及习俗
元宵元宵节习俗11月17日
七夕节转账多少合适七夕节转账多少合适
七夕节七夕11月17日
七夕节折桃枝寓意什么七夕节折桃枝寓意什么
七夕节寓意七夕11月17日
秋社日有什么习俗秋社日有什么习俗
秋社日习俗社日11月17日
龙抬头女孩子需要剪头发吗龙抬头女孩子需要剪头发吗
头发龙抬头女孩11月17日
正月初二祭财神都烧什么正月初二祭财神都烧什么
11月17日
新春佳节洗脸有哪些讲究新春佳节洗脸有哪些讲究
讲究11月17日
腊月是农历哪一个月腊月是农历哪一个月
腊月农历11月17日
正月初二车公诞正月初二车公诞
初二正月初二11月17日
腊月初几是腊八节腊月初几是腊八节
腊八节腊月11月17日
正月初二是什么日子正月初二是什么日子
正月日子11月17日
元宵节不能剪头发吗元宵节不能剪头发吗
元宵节元宵头发11月17日
元宵节送灯是哪里的风俗元宵节送灯是哪里的风俗
送灯风俗11月16日
正月十六不能干什么事?正月十六不能干什么事?
正月11月16日
正月初七不能出门吗?正月初七不能出门吗?
初七正月初七11月16日
台州春节特有的风俗台州春节特有的风俗
春节风俗11月16日
中秋节拜月需要供奉什么东西中秋节拜月需要供奉什么东西
东西中秋节供奉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