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小孩戴天官锁的习俗
闽南及港台各地儿童颈上常挂有一面金银制成的锁牌,正面镌上“长命百岁”“天官赐福”或“福禄寿全”、“平安长寿”等吉祥祝福语,背面刻上十二生肖图象,小巧玲珑,精致美观。说是可以辟邪祛病,消灾免祸。人们不叫它作“长命锁”,却称之为“天官锁”,这是为何?原来是唐朝彞告老还乡时,康熙皇帝亲自给他戴上的。所以民间老百姓就编成歌谣唱道:
“天官锁,天官锁!囝仔戴,驱邪魔;大人戴,祛灾祸;老人戴,仙寿高。”
唐朝彞、字偕藻,云霄城关十一坎顶人,唐氏“永锡堂”立有牌匾一幅。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科进士,历补御史,掌河南道,最终任宗人府丞。他为官清正廉洁,刚毅不阿,严于律己,为朝野所重。
宗人府掌管的是皇帝宗族内的事,如婚丧、俸禄、封荫等等。正职府尹是满族官员,颟顸不理事,因此一切事务都推给汉官唐朝彞经办。府里属下满官欺汉官不识满文,故意每天呈上一大堆满文文牍,让府丞签阅,以便蒙混过关,从中渔利。谁知唐朝彞不但精通满文,还熟稔条例,于是逐一挥毫批阅后狠狠地把下属训斥一番,这些下属从此再也不敢耍花招了。
有个贝勒,仗着是皇亲,目无王法,公然在京城里抢男霸女,横行霸道,无恶不作。老百姓告到宗人府来,唐朝彞决心除暴安良。他用计请贝勒过府叙谈,贝勒一到便被他当堂拿下审问,用重刑问出口供,人证俱全,判了个杀人偿命的死罪,报请皇帝御批。
康熙皇帝感到为难,就批了个“六不杀”(即“单日不杀,双日不杀;露天不杀,着地不杀;城里不杀,城外不杀),这么多的限制,却难不倒刚正不阿、不畏权势的老臣唐朝彞。
他连夜叫人在城内外交界处——月城门的中央,搭造木台子隔着地,盖上芦蓬遮住天,等到深夜亥子相交时刻,把这个坏贝勒押到木台上,斩首示众了。
汉官斩贝勒,满朝皇亲国戚都不饶唐朝彞,非叫他赔命不可,扬言要把唐朝彝捉去剥皮挖心肝。唐朝彝也知道自己在京城站不住脚了,只好告老还乡。
康熙皇帝为了保护这个耿直的老臣,就召见唐朝彞,恩准他告老荣归,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摘下御佩的金锁,亲自挂在唐朝彞胸前,御口亲封“见锁如见联,见官大一级。”这便是“天官锁”的来历。
闽南人因此认为:这天官锁有辟邪怯痛,永保无灾的作用,所以仿制了小天官锁在娇儿周岁时让他佩戴胸前(女孩子就没有),以祈求平安,长命百岁。直至孩子长到八、九岁之后才取弃。
有些人家在孩子生下满四个月时还给孩子带上手镯、脚镯(一种银质或铝合金制成镯子还附带有几只小铃铛,有的甚至串一只耳朵戴上一只耳环),有人以为这表示孩子是个女孩,就容易长大(旧社会重男轻女),又有人认为这就是用镯子把孩子箍住,就不会丧失了。
总之不论是给孩子戴“天官锁”,或是戴脚镯、手镯,成了闽,台民间一种独特风俗,有些人家即使不明了该风俗含意,也让孩子戴上这些东西,因为它还有起装饰作用。小孩带上“天官锁”、“脚镯”、“手镯”,走起路来金属碰出及小铃铛的声响,叮叮当当煞是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