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韩的历史名人
韩姓虽然并不是中国的大姓,他不比陈姓、李姓、张姓的数量多,但是有关韩姓的历史却一点也不比它们要短。姓韩的历史名人有哪些呢?
姓韩的历史名人 姓韩的名人有哪些
韩非
韩非(?~前234)战国时韩国的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归本于黄老,为人口吃而不能流利地辩说,与李斯同受业于荀卿。曾以书谏韩王而不见用,于是发愤著书五十余篇,号为韩非子。文章峻严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后秦王攻韩,韩王遣非使秦,为李斯所谮,下狱而死。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人。通六经百家之学,崇儒辟佛老,文章自成一家,为后世治古文者所取法。官至吏部侍郎。祖先世居昌黎,因此自称为昌黎韩愈。卒谥文,宋代元丰年间追封为昌黎伯,世称为「韩昌黎」。门人编次其诗文为昌黎先生集。
韩侂冑
韩侂冑(1151~1207)字节夫,宋安阳人,韩琦的曾孙。宁宗时专权十余年,官至平章军国事。专横恣肆,斥理学为伪学,使朱熹等人均获罪。后欲立功以自固,乃北伐金人,终兵败被斩首。
韩安国
韩安国(?—公元前127年),梁国成安人,西汉时期的名臣、将领。自幼博览群书,成为远近闻名的辩士与学问家,后到梁孝王幕下任中大夫,成为梁孝王身边的得力谋士。他帮助梁孝王和汉政权化解了几次危机,深得汉景帝的信任。汉武帝时,进入汉王朝中央政权的核心圈子。韩安国根据国家现状,提倡与匈奴和亲,使汉王朝北方多年无战事。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韩安国病死。
韩道昭
金韩道昭撰。道昭字伯晖,真定松水人。世称以等韵颠倒字纽始於元熊忠《韵会举要》,然是书以三十六母各分四等排比诸字之先後,已在其前。
韩德让
韩德让(941-1011) 辽朝大臣。即耶律隆运,匡嗣子。 初侍景宗,以勤谨著称,累迁上京皇城使,代其父为上京留守。宋军攻燕,奚底等败回,南京被围。时,德让守南京,因守卫有方,围解,又败宋军于高梁河,征为南院枢密使。景宗死,与耶律斜轸同辅圣宗。总宿卫,深受太后宠信。统和十二年(994),代室昉为北府宰相,仍领枢密使,监修国史。同年奏请禁止三京治狱官非法冤贷拷打,又请任贤去奸。斜轸死,兼任北院枢密使。后拜大丞相,总二枢府事,二十二年赐姓耶律,二十八年赐名隆运。
韩 非
韩非,尊称韩非子或韩子,韩王歇之子,荀子的学生。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年)生于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卒于秦王嬴政十四年(前233年)。是战国末期韩国国君之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作为客居秦国的法家代表人物,备受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他被誉为得老子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余万字。里面的文章,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里面保存了丰富的寓言故事,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主张君主集权,提出重赏罚,重农战,反对儒、墨“法先王”(效法古代君王对国家的管理),主张变法改革。《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韩非子》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期史料不足的参考重要来源之一,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韩 浩
韩浩,字元嗣,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武陟西南)人,东汉末年曹操麾下将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韩浩聚徒众护县。河内太守王匡征召韩浩为从事,领兵在盟津拒抗董卓。董卓执其舅杜阳招引韩浩,韩浩不从,因而知名。袁术任命韩浩为骑都尉。后夏侯惇奇其才,使韩浩领兵跟从征伐。韩浩与史涣因忠勇而闻名,都是曹操的心腹将领,被委以执掌禁军的重责。时荒乱乏粮,韩浩议急农救荒,曹操遂兴屯田,升任韩浩为护军。随军攻克柳城,改任中护军,置长史、司马,封万岁亭侯。从破张鲁,议者欲留韩浩镇守汉中,都督诸军。曹操不舍韩浩,带他回到都城。韩浩死后,其养子韩荣继嗣爵位。
韩 翃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韩 滉
韩滉(723-787) 唐画家。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贞元初,官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政治上要求国家统一,曾参予平定藩镇叛乱的斗争。工书法,草书得张旭笔法。画远师南朝宋陆探微,擅绘人物及农村风俗景物,摹写牛、羊、驴子等动物尤佳。所作《五牛图》,元赵孟頫赞为“神气磊落,希世名笔”,和《文苑图》并存于世。
韩 暨
韩暨(jì)(159年-238年),字公至。南阳郡堵阳县(今河南方城东)人,西汉诸侯王韩王韩信的后代,东汉末及三国时期曹魏大臣。
韩暨任监冶谒者时,因考虑到冶练用的马排效率不高,于是改用人排,发现还是费时费力,于是推广使用水排,效率是马排的三倍。他在任期间,使用的器具都很充实,因此被下诏褒奖,加职司金都尉。后因功封宜城亭侯,又迁太常,进封南乡亭侯。因年老逊位,拜太中大夫。景初二年(238年),升任司徒。同年四月去世,享年八十岁,谥恭侯。
韩 厥
韩厥【hán jué】(生卒年不详),姬姓,韩氏,名厥,谥号献。即韩献子,韩舆之子。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始为赵氏家臣,后位列八卿之一,至晋悼公时,升任晋国执政,战国时期韩国的先祖。前573年11月,晋悼公重组四军八卿,晋悼公破格提拔铁面无私的韩厥为执政大夫兼中军元帅。韩厥迎来了人生事业的巅峰,成为了晋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正卿,在政坛混迹近40年之久的韩厥印证赵盾昔日的预言。一生侍奉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五朝,优秀而又稳健的政治家,公忠体国的贤臣,英勇善战的骁将。
韩 康
韩康,字伯休,东汉人士,皇甫谧著《高士传》中人物,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得知。遂以“韩康”借指隐逸高士。亦泛指采药、卖药者。
韩令坤
韩令坤(923-968) 北宋初大将。磁州武安(今河北省武安市,位于冀南邯郸市西北)人。五代后周太祖郭威帐下,世宗柴荣即位后,授殿前都虞侯,从征淮南,在攻取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泰州(今江苏省泰州市)后,加捡校太尉,领镇安军节度使;又从征南唐、北击契丹,均有功勋,入宋后,移镇太平军加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同平章事,宗太祖赵匡胤亲征李筠,他奉命率兵驻屯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位于洛阳市东北黄河北岸);后复从讨李重进于扬州。961年(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春返京,被削去禁军军职,出任成德军节度使不久,因疽发于背而卒。
韩林儿
韩林儿(?-1366年),栾城(今河北栾城西)人,元末大宋红巾军领袖。
父韩山童曾以白莲教组织群众起义。韩山童牺牲后,韩林儿随母逃往武安。至正十五年春,刘福通等迎韩林儿至亳州(今安徽亳州),立为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亳州为都城。二十六年,朱元璋派廖永忠迎韩林儿,韩林儿离奇的沉入江中,至于是不是为朱元璋所害,至今未有定论。
韩 琦
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当时,边疆传颂一首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韩琦一生,历经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亲身经历和参加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抵御西夏、庆历新政等。在仕途上,韩琦曾有为相十载、辅佐三朝的辉煌时期,也有被贬在外前后长达十几年的地方任职生涯。但无论在朝中贵为宰相,还是任职在外,韩琦始终替朝廷着想,忠心报国。在他的仕途生涯中,无论在朝中为相,或在地方任职,都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难得的官僚楷模。《宋史》有传。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韩企先
韩企先(1082~1146) 中国金代汉人宰相 。燕京(今北京)人。先世为蓟州玉田人,世仕于辽。辽乾统年间进士。辽亡,入仕金朝,任转运使、西京留守等职。天会七年(1129),任尚书左仆射兼侍中,封楚国公。十二年正月,为尚书右丞相,应召至上京朝见金太宗完颜晟。金熙宗完颜亶时,继为右丞相。皇统元年(1141),封濮王。金世宗完颜雍曾称“汉人宰相惟韩企先最贤”,“本朝典章制度,多出斯人之手”。
韩擒虎
韩擒虎(公元538年—公元592年12月26日),原名擒豹,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县西韩都村)人,韩雄子。容仪魁伟,有胆略,好读书。北周时,任都督、刺史等职,袭爵为新义郡公。陈出兵进逼光州(今河南光山),任行军总管,率军将其击退 ,后又屡挫陈师。
隋开皇元年(581),任庐州总管,镇江北要地庐江(今安徽合肥)。作灭陈准备。八年冬至九年春,隋大举攻陈时,领军为先锋,从右翼进攻陈都建康(今江苏南京)。率500锐卒夜渡长江,迅速袭占采石( 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 ),半日内攻克姑孰(今安徽当涂),然后进军新林(今南京西南)。陈军畏惧,镇东大将军任忠等相继投降。韩擒虎率500精骑,由任忠直引入朱雀门,占领建康城,俘后主陈叔宝。因功进位上柱国大将军。后以行军总管屯金城(今甘肃兰州),旋任凉州总管。十二年,还京后病卒。
韩山童
韩山童 (?-1351),元末民变领袖。原为栾城(今属河北)人,其祖父因传授白莲教,被谪徙永年(今属河北)白鹿庄。他继续传教工作,声称天下将大乱,弥勒降生,明王出世,又自称是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原之主,藉以鼓动百姓起事。至正十一年(1351年)与刘福通等聚众,杀白马黑牛,宣誓起事,部众以头裹红巾为标志,故被称为「红巾军」。他被推奉为明王,不久被捕杀。
韩世忠
韩世忠(1089年―1151年),字良臣,延安(今陕西省绥德县)人,两宋之际的名将,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
韩世忠出身贫寒,但身材魁伟,勇猛过人,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重大的贡献。为官正派,不肯依附奸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死后被追赠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宋孝宗时,又追封蕲王,谥号忠武,配飨宋高宗庙廷。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韩 遂
韩遂(?-215年),字文约。凉州金城郡(治今甘肃永靖西北)人。东汉末年军阀、将领,汉末群雄之一。原名韩约,后改名遂。最初闻名于西州,被羌胡叛军劫持并推举为首领,以诛宦官为名举兵造反,聚众十万,先后败皇甫嵩、张温、董卓、孙坚等名将,后受朝廷招安,拥兵割据一方长达三十余年。
他曾与马腾结为异姓兄弟,后二人关系破裂。袁绍、曹操相争之际,马腾、韩遂被钟繇说服,依附于曹操。马腾入京后,留其子马超统领部队。马超推举韩遂为都督起兵反叛曹操,为曹操所败,韩遂逃奔凉州,后又为夏侯渊所败,病死(一说被杀),享年七十余岁。
韩侂(tuō)胄(1152年-1207年),字节夫,祖籍河南安阳,中国南宋中期权臣,宁宗朝宰相,北宋名臣韩琦之曾孙,母亲为宋高宗吴皇后的妹妹。娶吴皇后的侄女为妻,无子。侄孙女是宋宁宗的恭淑皇后。曾任宁宗宰相,任内追封岳飞为鄂王,追夺秦桧官爵,力主北伐抗金,因将帅乏人而功亏于溃。后在金国示意下,被杨皇后和史弥远设计所斩,函首于金。侂胄因禁绝朱熹理学与贬谪宗室赵汝愚,故被理学家视为奸臣。
韩 偓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韩 斡
韩斡(一说韩干),中国唐代画家。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一作大梁(今河南开封)人。生卒年不详,约活跃于开元天宝间。曾任太府寺丞。擅人物、肖像、道释、花竹,尤精鞍马。初为酒店学徒,有绘画天才,得王维赏识与资助。作画初师曹霸,后自成一家,被召入宫廷,画马能以真马为师,比例准确,体形肥硕、健壮,态度安详,被杜甫称为“斡唯画肉不画骨”,具有盛唐风格。今有《照夜白图》、《牧马图》传世。前者画唐玄宗御马照夜马拴于柱上,昂首嘶鸣,前蹄腾骧;后者画一牧人骑马放牧二马,人物衣纹简练,神情生动,马匹形体准确,态度安适。
韩熙载
韩熙载(902-970),字叔言,五代十国南唐官吏,青州人。后唐同光进士。因父被李嗣源所杀而奔吴。南唐李昪时,任秘书郎,辅太子于东宫。李璟即位,迁吏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拜中书舍人。
韩湘子
韩湘子,字清夫,是民间故事的“八仙”之一,拜吕洞宾为师学道。道教音乐《天花引》,相传为韩湘子所作。有说法称他是唐朝韩愈的侄孙子韩湘。生性放荡不拘,不好读书,只好饮酒,世传其学道成仙。但亦有人考证过后,认为这只是后人把两件本来互不相关的事件张冠李戴而已。韩愈侄孙韩湘,字北渚。长庆三年(823年)进士,官至大理丞。而另一位不知名的韩愈的“疏从子侄”则游手好闲,《酉阳杂俎》提及是能让牡丹变色的人,相传于北宋时期聚仙会时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列入八仙。
韩小窗
韩小窗(1830年-1895年),满族,清代东调子弟书作家。本名不传,以署名行。一说为清代嘉庆、道光时沈阳人;另说为道光、光绪年间奉天府(今沈阳)开原县人。
韩 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遣张良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借口韩信谋反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
韩延徽
韩延徽(882年—959年),字藏明。幽州安次(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人,辽国的开国功臣,是契丹最早继续倡导“胡汉分治”的汉族政治家。韩延徽的父亲曾经担任过刺史,韩延徽初期在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手下任职,后奉命出使契丹时被耶律阿保机留用,成为他身边的主要谋士。后辅助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其子孙世代在辽为官,开创幽州韩氏一族。
韩延寿
韩昌,字延寿,小说《杨家将》中的人物,原本是汉族,因为文武超群成为辽国的文武双状元,是辽国排名第一的英雄,萧太后赏识他的才能,将自己大公主许配给他,韩延寿也成为辽国的大驸马,受封扫难灭宋兵马大元帅,统领大辽六国三川数十万人马,掌中一杆三股钢叉,不仅武艺过人,更兼足智多谋,通晓韬略,与杨家三代为敌,是杨家将最为强劲的敌人。
韩 婴
西汉燕(今属河北)人。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王刘舜太傅。武帝时,与董仲舒辩论,不为所屈。治《诗》兼治《易》,西汉“韩诗学”的创始人,其诗语与齐、鲁大不相同,他推测《诗》之意,杂引《春秋》或古事,与经义不相比附,与周秦诸子相出入,皆引《诗》以证事,而非引事以明《诗》。燕、赵言《诗》皆本于韩婴。赵子、淮南贲生即其高徒。赵子传蔡谊,三传形成韩诗的王学,食子学和长孙学,学徒甚多。后人认为他的《诗》学不如《易》学精深,司隶校尉盖宽饶本受《易》于孟喜,见韩《易》两好之,更从受之。
韩择木
韩择木,昌黎(今属河北通州)人。生卒年不详。唐代书法家。活动于开元年间(713~740)。韩愈叔父。唐玄宗开元时,官至工部尚书、右散骑常侍,故人称“韩常侍”。择木善八分,虽无唐玄宗八分那样浑厚,可是很秀劲
韩半池
韩半池,名文衡,以字行;又字清泉、拜墀,自署随安子,晚号和叟,清松江府娄县人,家住西门外阔街。民国11年(1922年),松江县医学卫生协会成立,被举为会长。在任期间,曾出版《松江医药》杂志。
韩希孟
韩希孟,明代女工艺家。武林(今浙江杭州)人。嘉靖进士顾名世孙媳,顾寿潜妻。居上海。善画花卉,工刺绣,所绘绣宋元画家真迹,最为传神,多用朱绣名款,传世作品较多,为世所珍, 称为“韩媛绣”。
近现代韩姓名人
韩邦庆
韩邦庆(1856~1894)曾用名寄,字子云,别署太仙、大一山人、花也怜侬、三庆。江苏华亭人(一说松江,均今属上海)。韩载扬从祖弟。
清光绪年间考中秀才,被地方推选入国子监读书。有文才,却屡试不第。曾在河南地区担任过地方官员的幕僚,后迁居上海。因嗜好鸦片烟,致使家道中落。担任过《申报》撰述,偶尔也为报纸撰写论说,与《申报》主笔钱昕伯、何桂笙等时相唱和。光绪十八年(1892年)初,自办《海上奇书》杂志,初为半月刊,后改为月刊,由上海点石斋石印,为图文并茂的早期文学杂志。该刊内容大部为韩邦庆个人的作品,如自撰的文言小说和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长篇连载,也录有前人的笔记小说,开创了报刊连载长篇章回小说,且每回自成起讫的先例。该刊出版了十五期,未及一年即停办。著有长篇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鲁迅评称:“记载如实,绝少夸张”,“书中人物,亦多实有”。
1892年,他开办了中国第一份小说期刊《海上奇书》,并在此书上连载了他的小说《海上花列传》。而他在《海上花列传》成书出版后不久便病逝,年仅三十九岁。
韩北屏
韩北屏,男,中共党员,1927年后历任镇江、扬州等地记者、编辑、民教馆职员,《诗志》月刊主编,五路军救亡工作团团员,《广西日报》编辑、编辑主任,《扫荡报》编辑主任,香港南国等影片公司编导委员,广州华南人民文艺学院文学部副主任、教授,后到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工作。中国作家协会广州分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副主席。
韩复榘
韩复榘(1891年1月25日-1938年1月24日)。(榘,音与义同矩。)字向方,直隶省顺天府霸州胜芳镇(今河北省霸州市)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19岁离家闯关东自谋生路,后投效兵营。以擅长作战并兼通文墨而发迹,在北伐战争中一路猛打猛冲过关斩将,是率军第一个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将领。时人称其为“飞将军”。在中原大战前脱离冯玉祥投靠蒋介石,中原大战结束后为国民政府委任为山东省政府主席一职。主鲁后韩誓要"变鲁为齐",他澄清吏治、禁烟、剿匪,并大力发展山东教育事业,建设模范新乡村,并号召山东农村大力学习模范乡村,以提倡经济保障。为山东人民所做好事颇多,但其为人轻肆直言、骄傲自满,曾多次招蒋介石记恨。1937年初日本特务秘密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威逼利诱韩复榘自治,韩断然拒绝。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韩复榘在鲁北作战中因装备落后并且中央军不予增援的情况下损失惨重,蒋介石并且调走重炮队更是对韩军釜底抽薪。韩从而采取暂时避战退守西北以待时机反攻的策略,蒋介石借机以在开封开会为名诱韩来豫,将其扣押。以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罪名被枪杀于武昌。
韩兰根
韩兰根(1909.3.29.—1982.1.27.),电影演员。上海人。少时家贫辍学。十六岁进入电影界。三十年代先后在《渔光曲》中的小猴知名。1942年后主演并导演了一批滑稽影片。建国后,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曾在影片《未完成的喜剧》中扮演主角。一生参加拍摄影片二百五十余部。
韩起祥
韩起祥(1915~1989),中国陕北说书演员。男,汉族,陕西横山人。3岁失明,13岁学艺,30岁能说唱几十部书,会弹50多种民歌小调,是陕甘宁 边区的盲演员。他自编自演了500多个新段子,热情讴歌新人新事新风尚。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作有《刘巧团圆》、 《翻身记》、《宜川大胜利》、《我给毛主席去说书》等。
韩儒林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河南舞阳人。九三学社社员,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赴比利时、法国、德国留学。1936年回国。曾任燕京大学、辅仁大学讲师,华西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内蒙古大学教授、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元史研究会第一届会长,中国史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从事蒙元史、西藏史、西域史研究。著有《穹庐集》,有《韩儒林文集》,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元史分册》、《元朝史》等。
韩世昌
韩世昌(1897~1976) 中国北方昆曲演员,工旦。河北高阳人 。幼年搭庆长班从白云亭、王益友学艺,初习武生,后改正旦、贴旦及小旦。1917年在北京组荣庆社,拜吴梅、赵子敬为师,也曾师从吴畹卿。在音律、唱法及表演上日益精进。1928年东渡日本 ,在东京、京都、大阪等地演出,并观摩能乐等日本古典剧艺 。
韩侍桁
韩侍桁(1908-1987),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教授。原名韩云浦,另有笔名东声、索夫等。1908年3月2日生于天津。早年毕业于天津同文书院,曾留学日本。
韩先楚
韩先楚(1913 02 - 1986 .10),男,湖北省红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首任军长,原中央军委常委,福州军区原司令员,兰州军区原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10月3日,韩先楚在北京病逝。1987年5月18日,红安县城举行隆重仪式,将韩先楚的骨灰安放在红安烈士陵园。
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共第八(1968年递补)、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2013年5月14日,纪念韩先楚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赐子好名,能伴子一生。想给宝宝取一个好名字吗?选择下方的【宝宝起名】,为孩子起一个吉利的好名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