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初三不出伏,俗语:“初三不出伏,旱到白露夜”
今年农历的八月初三,戊申月,甲寅日,就是处暑节气交节后出伏的第四天。此时人们已经感觉到了丝丝凉意,暑气渐消。那么今年的出伏节气有啥特点?俗话说:“初三不出伏,旱到白露夜”,有啥说法? 今年出伏有啥说法? 一、出伏在8月下旬 虽然在8月7日就已经迎来了立秋,如今已经进入到了8月下旬,并且马上就要进入“白露”节气了,然而气温却依然是居高不下。 老话常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虽然8月25日就是末伏的最后一天,但到了8月26日依然还未正式“出伏”。 温度依然很高,甚至有些地方的温度比立秋前还要高。 今年因为南北方都很多地方都没有降雨,同时台风也较往年少,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很多地方的气温有点反常,甚至超出了往年同期的最高温度。今年八月初三不出伏,俗语:“初三不出伏,旱到白露夜” 也就是说出伏了后,依然还是比较闷热的,因为在后面还有“秋老虎”在等着。 这时候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并且它几乎是直射北回归线的。 这也和我们中午的时候太阳直射地面,但却要等到下午两三点钟以后才最热是一样的道理。 虽然出伏了,可是在后面还并不会马上降温。因为一直不下雨,所以出伏以后还会有“秋老虎”天气出现。 一般来说,有些年份秋老虎会持续半个月,有些年份则能长达二个月,还有些年份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 而今年出伏是8月23日,也就是出伏(8月29日)前6天,以此类推的话出伏后12天就凉快了。 二、八月初三不出伏 农村谚语说“立秋在中伏,热到三甲后”。今年的炎热较为罕见,40℃的高温随处可见。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除了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以及内蒙古,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早已被炎热所笼罩。 上海、浙江、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地,2022年已热出了天际。 农村老人们认为,“八月不出伏,今年无春秋”,秋后没有秋季的凉爽,仍保持夏日的炎热。 在理论上,只有到了白露时节,天气才会真正转凉。今年的白露在9月7日,农历的八月十二日,距今还有一旬左右。 也就是说,农历八月之后天气才会渐渐凉爽,且凉爽转换仍会有一个过程,一两个星期之后,时间也来到了白露时节。 三、旱到白露夜 俗话说:“八月不下雨,旱到白露夜”。 “八月不下雨”,意思是如果八月初三这天不下雨的话;如果八月初三这天下了雨,接下来就会降雨较多,即“初三落了雨,秋季连连雨”。 “旱到白露夜”,这里说的是从处暑节开始,就会是干旱少雨,一直要干旱到白露节才结束。 俗话说:“处暑三日割黄谷”,“处暑高粱遍地红”,“处暑收黍,白露收谷”。 目前来看各地都比较干旱,农民朋友要趁着干旱少雨、太阳照射的时间,积极抗旱保收。 要注意的是,在抗旱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安全,避免长时间暴晒在强日光之下,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朋友们,今年八月初三不出伏,俗语:“初三不出伏,旱到白露夜”,大家觉得有道理吗?请在评论区留言。感恩阅读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