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前烧纸什么意思,小年夜有什么传说?
传统节日里,腊月二十三是个举足轻重的日子,人们把这天叫做小年。
民间谚语讲:“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过去不论家的面积是大是小,总得有灶王爷爷,他老人家也是一个敬仰的神,主管着一家子的锅上锅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个每年不可忽视的问题。
腊月二十三这天是灶王爷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的日子,人们要在他临走前放上贡品,点上蜡烛,在三祈祷托付灶王爷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拜托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有家里人有吃有穿,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乐。
这天市井上就有卖糖瓜的,这是一种用糖加面起子熬成的食品,外形特象一个小西瓜,里面是空心的蜂窝状,吃起来香酥可口又脆又甜。天真的孩子们一年里经常淘气,对灶王爷爷时有不敬,生怕对自己不利,就用糖瓜在嘴里含化变软了,粘在灶王爷爷的嘴上,试图让灶王爷爷上天以后无法说出话来,以便蒙混过关。
有的家庭在来年请灶王爷爷时候,又多请了一个灶王奶奶,让他们老两口并排坐在一起,守护这个家庭的安宁,当然需要经常摆上一些好吃的东西,并时常进行更换供品,用以贿赂他们。凡是每逢节气或重大的祭奠活动,必须首先想到的是灶王爷爷和灶王奶奶,只要你是虔诚的,就会有好的报应,另外也是为了让灶王爷爷娶了老婆,也好安心的常住家里,栓住他们浮动的心。
腊月二十三也是一个小年,凡是卖年货的地方已经是车水马龙了,人们磨肩擦背喜气洋洋,提着抱着各种各样的过年用品,大街上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宫灯,货架上布满了喜庆祥和的年画,大红吊钱随风飘摆,对联墨宝到处可见,鲜货干货香飘万里,鲜花绒花铺满街道,老板们的鞭炮砰砰齐鸣,孩子们的空竹嗡嗡作响,穿红挂绿的少女讨价还价,风情万种的***喜笑颜开,熙熙攘攘的场面,是十足的过年氛围了。 接下来就是按天数了,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贴倒友,三十黑夜坐一宿。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 1、据说小年夜那天是灶王爷升天回宫的日子,这天在北方地区传统的做法是糊两个褡裢似的纸袋,一个里面装的是毛驴的草料和豆子,一个里面装的是灶王爷的盘缠和干粮,在灶王像前烧掉,同时还用那种棍棍糖(一般用球状的,只是原料和棍棍糖一样)在火炉炉口糊一圈,听大人讲是为了糊住灶王爷的嘴,让灶王爷在天上不要乱说,只说好听的。 一般灶王爷像前的对联是这样写: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2、传说灶神于是日向天帝述职。因此,家家户户都用红桔、炒米团、"三牲"(猪、鸡、鱼)向灶神拜祭,并用青蔗全株连带尾靠在灶边作天梯,供神上下天庭。
到除夕,灶君回灶复位,又再拜祭。 3、又有人称除夕前一夜为小年夜。
除夕前,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掸灰尘,干干净净迎新年。用一定比例的糯米和梗米磨成粉,做成年糕,象征年年高、节节高。
刷掉门上旧春联,贴上新春联,以示除旧更新。 除夕之夜,家家祭祖,焚香,点烛,烧纸钱,祭品丰盛,反映人们对祖先的崇敬。
祭毕,全家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晚上也有的在灶神龛内换上新的灶神像,两边贴"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红纸对联,上供品,俗称"接",把十二月二十三日上天奏事的灶神接回来。
有的挂钟馗像,以避鬼祟。农家还在屋前空地上用石灰画粮囤,企求五谷丰登。
入睡前,放三声"关门爆仗"。
明天就是腊月二十三了,是俗称的小年,小年怎么过?
到了腊月二十三,就意味着年关已经迫近,因为过年有许多事情要做,所以,腊月二十三前后,大家小户都围绕年事非常忙碌。
1。杀猪:当地民间稍好点的家庭,虽说常年食肉不多,但要养头猪杀了过年,腊月二十三日前(含此日),三五日内的单日(必须赶在立春前)都是杀猪的日子,村里仅有的会杀猪的一两个人,东家请了西家请,忙得不亦乐乎,村里到处都是猪的嘶叫声。
杀猪当天要请“家门父子”、亲朋好友“尝菜”,就是在猪脖项割下一块肉,炒菜喝酒,这种活动也叫“破盘”。年猪肉,有的人过年食用一部分,一部分剔掉骨头挂起风干,以备来年食用或待客;有的人自食一半,上市出售一半;等钱用的人全部出售,自己只食头蹄下水。
2。扫尘:“凡内外,鸡初鸣……洒扫室堂及庭”,从《礼记》的这些记载,可证明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便有扫尘的习惯了。
至于到了宋代,腊月扫尘更是在民间盛行,宋人吴自牧的《梦将录》中记述:“十二月,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间,去尘秽,净庭户。 ”可见那时的扫尘家家户户都如此了。
当地腊月二十三前后,家家都大扫除,搞卫生,拆洗被褥、换洗衣服、刷新房屋、清洗灶具、铲除垃圾,一定要弄个内外整洁,焕然一新。俗语说“腊月二十三,家家乱拾翻”。
扫尘,作为世代流传下来的节庆风俗,的确是中华民族一大传统美德。 这么做不但增添节日的欢庆气氛,而且对人民的防病保健起着积极的作用。
3。祭灶:灶神,俗称“灶爷”、“灶君”、“灶王爷”。
灶神,何许人也说法不一,当地传说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伐纣胜利后,斩将封神,把张奎封为“灶爷”,张奎的老婆遂之成了“灶奶奶”,夫妻共主一家之“政”。 有的说是古代传说中的著名人物颛顼的儿子祝融。
又有一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其中之一说,张单娶妻丁香,丁香孝敬公婆,聪明贤惠。
张单在外经商发了财,迷恋妓女海棠,回家休了丁香,只给丁香一头牛,一辆破车。老牛破车把丁香拖到一位贫穷的老太婆家。
丁香嫁给老太婆打柴的儿子,日子过得倒舒心。海棠好吃懒做,失火烧光了家产,张单只好流浪讨饭。
腊月二十三,他到丁香家讨饭,被认出后羞愧难当,一头钻进灶门里憋死了,因为他是玉皇大帝的本家(都姓张),玉帝就封他为灶王。 灶神最初大概只管人们的吃饭问题。
后来扩大为保护一家人的安康、团圆,同时又监察家家户户的“善恶功过”,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据此决定人的寿限、福分和命运。所以灶神也被称作“九天东厨司命灶府君”。
因而过去有些家庭成员,如果两人发生不明、不解的纠纷,双方跪在灶前赌咒,祈求灶神裁断,当然这是令今人发笑的愚昧之举。 有一首穷人祭灶的民谣曰:“灶王爷,本姓名张,一碗凉水三炷香。
今年小子混得苦,明年再好吃灶糖。”穷到了用一碗水祭灶的贫民,也就顾不上灶王上天去“汇报”什么了。
民间还流传着一首灶王爷诉苦的顺口溜:“我的姓名,叫个老张,娶个媳妇,名唤丁香。 我在凡间,多受冤枉:一无庙宇,二无庵堂,三块砖板,是我家乡。
猫儿拉屎,拉在我身上;蜘蛛结网,结在我脸上;烟熏火燎,看不清四方。腊月二十三,换件新衣裳·····一个‘福’字,贴在我头上。
新年之际,几天风光;新年一过,不敬我灶王。”最后还说“写了奏章,去见玉皇,这回上天,再不下降”。
岂料玉皇降下法旨,仍令他立即回到人间。 腊月二十三日傍晚,便是当地人们祭灶,为灶爷上天“汇报”饯行的时辰。
家家撑挂起木板印制的“灶爷”画像,献上灶糖、果品,杀猪户并献上瞒肚油蒙着的猪头,未杀猪的也要杀只花公鸡献灶爷。接着全家男性成员一起烧香、烧表、烧“天马”,作揖磕头。
据说烧“天马”是供灶爷上天“乘骑”的。 我们的先民们也很聪明,为了怕灶爷上天“汇报工作”时乱说不利己的话,便贴上“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对联寄厚望于先,并以各种祭献贿赂于后。
然而还觉得不保险,万一灶爷吃了人家的东西嘴竟不变软,仍然“秉公办事”,于己仍旧不利,便在祭供中杂以灶糖(当地糖坊用麦芽、黄米制作的一种专供祭灶用的粘糖,俗称“灶糖”),粘住他“老人家”的嘴使不得开,坏话既不必说,好话也免开尊口。 大家图个清净平安,也是凡夫俗子无可奈何之举。
遥想玉皇召开总结大会之际,大家三缄其口,于是以为天下太平,倒也不失为妙事一桩。 4。
办年:腊月二十三前后,正是当地人置办年货、准备年事的紧张时期。妇女们要推碨、碾米、蒸摸、发面、做豆腐、泡豆芽,还要为孩子们赶缝新衣、新帽、新鞋,整天忙得团团转。
当家的男人更是南集北集看行情,买东西,“娃娃要花炮”、“媳妇要新衣”,“灶爷”、“门神”、香表、烧纸、红纸、猪肉、菜蔬、调料等,样样不可或缺,所以经常为钱不宽展而皱眉。腊月的集市格外火爆,商贾云集,货物如山,一街两行,水泄不通;摊店叫卖声不绝于耳,讨价还价声噪噪切切。
赶集者男男女女,熙熙攘攘,肩背褡裢,手提包包,臂挎笼筐,东询西问,东挑西拣,各买所需,脚步匆匆,直至日沉西海,还有交易进行。 俗语说“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