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拜祖先是什么意思,弈族“过小年”?具体有哪些风俗?
弈族过小年,人们欢聚在一起,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年节期3 天中,每天都有不同的风俗。
第一天为接祖,由毕摩做法事,由德高 望重的老人领头,虔诚地把祖先接回寨中来,将清洁后的祖宗灵位供 奉起来,杀羊宰猪,以酒祭祀祖先,用“祭祀调”歌颂祖先创业的艰辛 和功绩,表达缅怀深情。第二天为庆祝,是“十月年”中最欢乐的一 天。
全寨人聚在一起,弹月琴,吹芦笙,跳左脚舞,尽情欢娱。一些地 方还要举行传统的摔跤、斗牛、扭扁担、打磨秋等体育活动。
农历十 月正值秋收结束,人们欢庆秋收,预祝来年有更好的收成。各家各 户拿出最好的酒、最肥的羊、最壮的猪,在一起“打拼伙”。
第三天 为送年,再次以酒肉祭祖,祈求祖先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宅 平安,并鸣放火药枪,吹响长号唢呐,进行送祖仪式。葬族过小年 为期三天,每天都有不同的欢庆内容,成为了彝族传统节日中的重 要节日。
小年是什么时候
小年是相对大年(春节)而言的,又被称之为小岁、小年夜。
大部分地区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过节,不过在有些地区也略有差异。北京、河南等地区十二月二十三日过节。
东汉 崔宴《四民月令》记载:“腊月日更新,谓之小岁,进酒尊长,修贺君师。”在宋代,过小年不出门拜贺,《太平御览》卷三十三引徐爱《家仪》说:“惟新小岁之贺,既非大庆,礼止门内。”
这天合家团聚,欢宴饮酒,就像过大年一样。清代姚兴泉《龙眠杂忆》记安庆桐城县 (今属安徽)腊月过小年的情景:“二十四晚,设酒醴以延祖先,自密室达门面,内外洞澈,灯烛辉煌,而花炮之声达于四巷,几与除夜无异,士人谓之小年。”
彝族的“十月年为什么被称为过小年”
彝族同汉族一样称除夕为过年,此外,民间还有一个过年日,称 为“十月年”。
即在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期间,由毕摩择出3天吉 日过年。因为称除夕为过年,所以把“十月年”称为“过小年”。
彝族过小年,人们欢聚在一起,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年节期3 天中,每天都有不同的风俗。 第一天为接祖,由毕摩做法事,由德高 望重的老人领头,虔诚地把祖先接回寨中来,将清洁后的祖宗灵位供 奉起来,杀羊宰猪,以酒祭祀祖先,用“祭祀调”歌颂祖先创业的艰辛 和功绩,表达缅怀深情。
第二天为庆祝,是“十月年”中最欢乐的一 天。全寨人聚在一起,弹月琴,吹芦笙,跳左脚舞,尽情欢娱。
一些地 方还要举行传统的摔跤、斗牛、扭扁担、打磨秋等体育活动。农历十 月正值秋收结束,人们欢庆秋收,预祝来年有更好的收成。
各家各 户拿出最好的酒、最肥的羊、最壮的猪,在一起“打拼伙”。第三天 为送年,再次以酒肉祭祖,祈求祖先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宅 平安,并鸣放火药枪,吹响长号唢呐,进行送祖仪式。
彝族过小年 为期三天,每天都有不同的欢庆内容,成为了彝族传统节日中的重 要节日。
小年为什么有的是腊月23过
隆冬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可是这里“过小年”的意思和“冬至”当成小年过的意思完全不一样的。
古人把“冬至”看作小年是从头起始的意思,那时候把“冬至”农历上的月份比作正月的。腊月二十三是快要接近大年夜了,准备开始过除夕的“过小年”意思。
区分与“冬至”的小年,人们普遍把腊月二十三定为“祀灶日”的。 过去农村都用砖砌大灶的,房顶上有烟囱。
祭奠灶神,那就是灶王爷了。只要家里开伙仓的,大灶头家家户户少不了,贴在锅灶墙上有灶神的像,两旁都有对联的,上头还有横批一条,一般都把灶王爷比做家中主人的意思。
想想倒也是的,民以食为天,要吃吧,就有烧和煮的,都靠大灶头,灶神显然位置显赫。正因为灶王爷重要,大家在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就要进行“祀灶”活动。
供品中的甜食赢得了小孩子的欢喜,准备的充足,剩下的就到了孩子们嘴巴里。普遍点的糖瓜都有的,想必是经过糖啧腌的冬瓜条子,装上盆子即可以祭奠了;也有些是用非冬瓜做的小糖瓜的;枣子、柿饼少不了;还用黍米粉糕枣糕等,都带黏性的。
为什么要弄一些味甜的粘的东西来孝敬灶王爷呢?这是据说灶神上天是汇报去的,要让他带一张甜嘴巴去,这样说的就都是好话,粘粘的也可以封住灶王说坏话的嘴,总之是为灶王爷涂涂口吧。有的人家会真的在灶神的嘴边或者锅灶台里粘上一点块糖;另外有人到灶门这边里涂上点酒糟或者老酒,这就叫“醉司命”了。
灶王爷醉意朦胧,可不敢乱讲话了。 祭奠灶神分两步,烧香叩头当然不言而喻,还要加上烧掉旧的灶神像,顺便加点谷草杂粮,说是喂灶王爷的马;灶神像换贴了又谓之“上天”和“下界”;当场换贴,或者在除夕夜里把新的灶神像再重新贴上去都可以。
祭奠的第二步就是举行一个简单的欢送仪式,家里所有人跪在灶台前,一边供上饺子、面条等饭食,一边供秫秸灶马和“灶鸡”之类,好让灶王爷骑着马上天时,一帆风顺。“跪、磕、烧”的最后一道叫做“念”,一般有年岁大一点的人念念有词的,内容无非是:灶王,上天堂,说好话,不说坏话,带回来五谷杂粮等等。
有的迫切需求生儿育女的人却在念:二十三,灶王来把西天上,盼着马尾巴上带回来个胖小子。 如此这般的送走了灶王爷之后,“卜灶”也是习以为常的一种惯例。
所谓“卜灶”的习俗,那便是悄悄的走出去,听人们说话,以卜事物的吉凶。 “辞灶”的活动过去了,各路神仙都上天了,人间也就百无禁忌了。
老百姓人家,有贫困的,平时不能成礼数的,多半在这时里嫁娶,这也叫做“乱岁”。过去人称大寒后的十天中为阳宅“乱岁”,婚嫁娶亲无禁止。
传统习惯遗留至今,现在的农村中,有许多人还都是在年底的这段日子结婚的。 时代和以往两样了,现在即使在往常的日子里,对嫁娶的喜事也没有什么禁忌,足以让人们在办喜事日子的挑选上随心所欲。
那么,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表明中国人一年中最愉快的节日系列即将来临。就此预示上,过好腊月二十三仍然还是有点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