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就是相地的意思,其基本原则就是“藏风聚水”
关于风水的定义,从古到今都有过无数的解释。其中最早做出解释的要数晋朝的郭璞。
郭璞有一本名作,即《葬书》,其中说到:“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在这里,风水就是相地的意思,其基本原则就是“藏风聚水”。古人认为风是邪气,入侵人体会使人生病;而水则具有流动性,上善若水,是生命的源泉,因此居所要选在有水的地方。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风水就是处理人的居所(阳宅和阴宅)和环境的关系,风水总的一个原则就是“天人合一”、趋吉避凶。
居住的地方要与环境相和谐,人才能健康。健康的体魄促进人丁和财富的增长。所以人们每当建筑宫殿、住宅、村落、墓室时都会按照“风水”的指导原则来修建,以确定其选址、座向及建设原则和方法。
我们不禁会提出疑问,“风水”可靠吗,它到底有何依据呢?
其实,风水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兴起了。风和水是自然界中的两种生活离不开的自然因素。宇宙是一个大磁场,风和水在宇宙磁场作用下变化。风代表元气和场能,水代表流动和变化,风和水能够协调宇宙磁场,使其内外、强弱、远近、幅度等等各个方面协调。
由于选址会有所区别,便使得风水进一步发展为形势派和理气派。
形势派更注重寻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等立体形峦;而理气派则注重阴阳、五行、干支、八卦等相生相克理论,并据此发明出现场操作神器——罗盘工具,用于确定选址和规划方位。
无论是形峦派和理气派,虽然在操作方法上会有所区别,但它们都有自己共同的原理。
总结起来,就是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生克这三大原理。
中国古代的风水分为形法、理法、日法、符镇法等。
所谓的“形法”,顾名思义就是选形择址;所谓的“理法”则是确定室内外的方位格局;所谓“日法”则是确定良辰吉日以动工;所谓“符法”则是面对不利条件时的补救措施。
根据所处环境的不同,分为井邑之宅、旷野之宅和山谷之宅。由于旷野之宅和山谷之宅多处于野外,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较为密切,故而更注重形法;而井邑之宅多处于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区,受环境的限制较大,故而会采用形法、理法并重。
风水术看着神秘,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它是多学科交叉的一门综合科学。
其中包含了现代科学中的物理学、地质学、气象学城市环境学、生态学等一系列科学。
不论它的原理如何深奥,操作方法如何复杂,总的来说就一个原则:人与环境的和谐。
古人常说:“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是如斯,是事俨雅,乃为上吉。”
由此,可见良好的环境对于居所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