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的方式和讲究
家家户户拜新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正月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相邀几个人挨家挨户地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用贺年片拜年也很普遍,早在宋代时,亲朋好友之间拜年会相互送一种纸贴,这就是早期的贺年片。到了明代,贺年片设计更加完美、精致,帖上不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还写上了“新年快乐”、“吉祥如意”的祝词。过去送贺年片都是自己或请人送去,敲不开门就从门缝里塞进去,有些图省事的连门都不敲。四川许多地方流行用红纸名片贴在门上拜年的习惯。后来的贺年片都是通过邮局送。随着生活的繁荣,人们的联系增多。逢年过节,亲友之间、同事之间以及朋友之间都有联络感情的需要,但若对每个人都登门拜访,一定是不堪重负,远在他国异乡更是难以做到,发一张贺年片就是最好的形式。时至今日,每逢春节,贺卡仍在满天飞舞,其规模是古人望尘莫及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也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近年来,电话和互联网逐步走进千家万户,人们习惯用电话拜年或发短信拜年,甚至发送网上贺年卡恭拜新春。
拜年的程序一般是先在家中拜长辈。过去,小辈给长辈拜年必须叩头,俗话说“大年下的头,马虎不得”。小辈磕头时,口中要高呼被拜人的尊称:“奶奶,我给您磕头了!”还有一句俗话叫“大年下的头,一个磕了一个磕”,就是说不能一次呼两位长者的尊称,不能给两位长者同时磕头,也不能两人同时给一位长者磕头。磕完头,长辈会把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们。平辈之间拜年拱拱手,说些祝贺的话就行。家里拜过,人们就出门给本族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
拜年很有讲究,首先要选择好合适的时间。由于平时劳碌,年节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欢选择晚上拜年,一坐好几小时,也难免影响主人休息。做客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时,若进门问声“新年好”,旋即匆匆离去,会给人缺少诚意的感觉。给长辈、教师、师傅拜年时,应适当带点礼物。礼物既不宜太昂贵豪华,又应能拿得出手。捧上一束鲜花,送上一张精美的贺卡,近年已成为都市浪漫温馨的拜年方式。拜年礼物还应讲究卫生,比如,别人送给自己的糕点一般不宜转送他人,否则食品在“旅游”中难免会腐烂变质;给年迈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应该有益于对方身体健康,以免造成浪费甚至引起误解,等等。
拜年时,最讲究的还是要说好吉利话。除“新年大吉”、“恭喜发财”等泛泛而直白的话外,还要有些含蓄又实在的语句,以谐音取义、朗朗上口而为人喜闻乐听。为渲染节日气氛,增添年味儿,家家户户都贴“福”字,一般是倒着贴,人见了得说句吉利话:“您家的福到(倒)啦!”如当年是鸡年,十二生肖中“酉”代表鸡,所以贴“酉”字也大有人在,人见了得说“过年有(酉)鸡(吉)啦!”有的人家在一切器具上都贴上“酉”字,称为“到处有(酉)”。
俗话说“初二姥娘初三姑,初四初五看丈母”,春节是亲戚们增进感情的好时候,全国各地都要走亲戚拜年,只是顺序不太一样。山东大多在初二初三“过丈人家”,礼品厚重。济南地区必须初二到岳父家。乡间小道、马路上,新老夫妻,大男小女,花花绿绿,骑车、步行,络绎不绝。看丈母,各地都有一定的规矩。未婚或新婚的,礼物特别重。沂蒙山区是一刀肉,两条白鳞鱼,馒头、粉皮、糕点、烟、酒;丈母娘把女婿视作贵客,接待也很隆重,专找有经验、名望高的做陪客。
莱芜等地酒席上除鸡、鱼、肉、蛋外,还要摆“四顶四”,即4个果盘、4个炒碟、4个小碗、4个大碗和4个大盘。陪客轮流敬姑爷酒,既要叫姑爷吃好喝好,又不能过分劝醉了酒。临走时还要给姑爷“押子钱”,回礼是10斤左右的大馍馍和大糕各一个。
结语:以上是四象星座网小编整理的“家家户户拜新年,拜年的方式和讲究”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