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打雷的民间谚语
打雷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自然天气现象,每个月打雷都有不同的说法,民间还有很多关于打雷的谚语,反映了各个月份打雷代表的寓意是什么,现在已经是2022年3月份了,下面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三月打雷的民间谚语,三月打雷遍地是贼,三月打雷正常吗。
三月打雷的民间谚语
正月打雷要下雪,二月打雷雨不缺;
三月打雷无秧水。四月打雷秧上节;
八月打雷谷堆堆,九月打雷黄土堆;
十月打雷大雪飞,腊月打雷刀兵动。
三月打雷遍地是贼
在古人的认知中,正常情况下正月是不会打雷的。农历的正月其实就是新年的第一个月,我们过年是在大年三十,之后便是正月。这段时间,天气还是比较寒冷,大多数地方都充满了冷空气,所以这个时候也基本是不会打雷的,一般情况都是到二月,天气逐渐回暖才会打雷,万物出现复苏,这个时候农作物才会开始茁壮成长。
按道理说正月打雷,其实就是暖空气提前到来了,是正常的天气变化,那么为何古人会说“正月打雷,遍地是贼”呢?这两句话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有科学依据吗?
事实上,古人的俗语放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都是具有一定的道理的,正月打雷这句也有道理。
一、正月打雷容易引起病虫害
为何说正月打雷会引起病虫害呢?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背后所牵扯的天气变化是相同的。正月打雷,说明暖空气提前到来,天气开始回暖,而大家都知道,在冬季天冷的时候,各种虫子都沉寂于泥土之中,等到天气回暖之后,它们再复活过来。一旦正月打雷,这些虫子感知到天气的变化,原本可能二三月才会出来的虫子可能提前出来,它们一出来,那些幼苗或者种子可就遭殃了。
庄稼受到虫害,必定会减产,而在古代,由于物质条件限制,很多老百姓一年的指望也就是种出来的粮食了,粮食一旦减产,那就意味着他们来年不会有充足的口粮。在这种年景下,大户人家还能熬过去,毕竟他们存储的粮食比较多,可是普通老百姓就比较惨了。
过去的普通老百姓,税负非常重,种出来的粮食不仅要留种,留口粮,还要交很大一笔皇粮国税,整体算下来,一家人辛辛苦苦一年,实际上也就能保证个温饱,家里基本没有多少余粮。一旦粮食减产,很多人将被迫外出讨生活。
百姓们外出讨生活,无外乎去帮大户人家做工,或者乞讨,但这其实也完全解决不了问题。于是在生活的压迫之下,不少人也会选择铤而走险,去偷盗别人的钱财和粮食,于是便出现了遍地是贼的现象。实际上这都是生活的无奈啊,要不是为了生存,谁愿意去铤而走险呢?哪里会出现这么多盗贼呢?
二、正月打雷易使庄稼错误判断形势
庄稼在土地中,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决定自己的生长的,所以一旦天气出现反复,那么庄稼就会受到很大的损失。正常情况下,春雷过后,庄稼感知到天气变暖,开始加速生长,之后天气越来越暖,庄稼也就长得越来越好。可一旦遇到正月打雷的情况,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
正月打雷,让庄稼错误判断了天气,开始生长。而实际上,正月打雷之后,天气并没有完全变暖,之后还会有一阵极强的倒春寒。倒春寒大家应该都明白,那可是非常冷的,天气的骤降,很可能冻死大量的庄稼,导致粮食减产。粮食一减产,又会出现上面描述的情况,老百姓们活不下去了,不得不外出讨生活,幸运的人可以去帮大户人家做活,以此挣钱养活家人。不幸的人找不到工作,又必须养活家人,就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去偷去抢,于是便出现了遍地是贼的现象。
实际上,古人也是经过常年的观察,将当时的社会现象结合起来,才最终总结出了“正月打雷,遍地是贼”的俗语,这背后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过到了现代社会,这句俗语渐渐失去了意义。现代社会科技发达,即便出现正月打雷的情况,人们也有专业的方法去预防虫害,并在倒春寒期间,为庄稼做好保温措施,所以说即便是正月打雷,也不会再出现粮食减产了,老百姓的生活还是能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