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伏中伏末伏各多少天 三伏天的由来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三伏天是我们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了,它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头伏、中伏、末伏,其中最热的就是中伏,有着令人快要窒息的高温,那么大家知道它们各种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持续多久吗?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头伏中伏末伏各多少天
今年头伏:7月16~7月25号,共10天;末伏:8月15~8月24号,共10天。那么,我们掐头去尾来算,今年二伏时间7月26~8月14号,这样算来,今年二伏为20天。
头伏、中伏、末伏的含义:
头伏:
头伏是关于日历法的一种说法,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是真正暑天的开始。初伏固定为10天,初伏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
中伏:
中伏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也叫二伏。
三伏的第二伏。也称二伏。通常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末伏:
末伏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mò fú,指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称秋老虎。末伏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通常也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时间。
三伏天由来
“三庚”就是从夏至起遇上3个“庚”字,到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幼学琼林》中说:“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期,分为初伏、中伏、末伏。这是因为春分以后昼长夜短,至夏至时阳光接近直射。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不过,每天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气就最热了。
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伏,是避暑之意。从夏至开始,昼短夜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
人们常用“热在三伏”这句话来形容盛夏的气候特点。这种说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代,就把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叫做伏天了。
小结:三伏天虽然有三个时间段,但是大家一定不要以为过了是最热的时段就不用防暑了,每个时段都是有可能会中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