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插柳的由来 寒食节为什么要折柳插门
寒食节将至,我们寒食习俗该进行起来了,踏青,秋千,蹴鞠,插柳等等都是寒食节要干的事情,对于插柳习俗,很多人不知道寒食节插柳的由来,寒食节为什么要折柳插门呢?想知道寒食节折柳插门的寓意,可以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哦。
寒食节插柳的由来
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子推正直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插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寒食节为什么要折柳插门
1、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正直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插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2、男女头上戴柳、车马轿上插柳还有一说,是为了踏青迎春,象征吉利,“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说的就是这回事。插柳在重庆则别有一番传说:末年,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近重庆时,一妇女抱长男而逃,丢幼男于不顾。
折柳插门的寓意
第一种说法是为防止鬼的侵扰伤害,而插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插柳植树的风习,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
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入民间。
在隋代,运河刚贯通南北,河堤需要年年植树,巩固河堤。而柳树有强大的生命力,容易成活,又喜湿润,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加上寒食节又是适宜植树的季节,因此插柳习俗从那时起渐成风俗,并延续至今。
插柳的含义
1、一表惜别
因杨柳飘悠,似有依恋之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和无名氏《送别诗》中"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的句子,表示的就是这个意思。
2、二表挽留
因“柳”与“留”谐音,送客以柳枝表示挽留之意。文物专著《三横黄图》上有关“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的记述和诗人《春夜洛城闻笛》诗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即是此意。
3、三表祝愿
因柳遇水土就能生存,"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故借此祝愿客人随遇而安。褚人获的《坚瓠广集》上明确解释说:"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折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介子推
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
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介子推所代表的封建愚忠思想也已沉入历史长河,不过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正直清明的赞许,却是千年如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