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吃青团的由来简介
清明节这个节日与其他节日不同,它不仅有对逝者的思念,也充满了对新的收获的一年的来到感到幸福和感恩,同时,在这一天,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其他的禁忌。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清明节吃青团的由来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清明节吃青团的由来简介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陈太平,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清明节吃青团的寓意
上海人在清明前后有吃青团的食俗,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
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
现在,青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流传百余年,仍旧一只老面孔。人们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青团的由来和故事
由来?
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防止给陈太平带吃的东西,农民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给李秀成吃,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因此吃青团的习俗传开了。
由来二
有个年轻人名叫金兰,父亲亡故,靠母亲在家纺纱织布度日,朝廷命令,田地抛荒要被处死,母亲误以为自己送饭迟了,又要遭儿子打骂,一时想不开,投进水塘自尽,金兰立刻跳进水塘,但只摸到一块木板。,为了纪念母亲,他将母亲放饭篮的地方长出的野草绵青采回来,做成苦饼,小伙子清醒明理的日子,所以就把这一天叫做清明,每年清明日都带着苦饼到水塘附近的路边祭拜。